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

暗角

居室裡有些地方,最好不要觸動它。一個不小心把廚房廁所暗角的雜物拉出來,就會後悔 - 污物、蛇蟲就會跑出來弄污地方,自討沒趣。


內心也是一樣,平日忙碌的工作、聚會、看書、上網等等的生活把時間填滿後,沒空間處理心裡暗角的東西,就覺得沒問題一樣 - 「我幾好呀,份工係辛苦點但總算 OK,暫時不用為生活而愁,而且家庭同教會生活都不錯呢」。但一個不小心因為上 Facebook 而觸動到的事情,就把這個平衡打翻了。

為甚麼呢?我只是隨意看看朋友的 friend list 吧,大多數的名字都不認識,唯有一些係曾幾何時經常在網上 BBS 見的朋友,無論如何始終不敢按在畫面上「Add as friend」的鏈結。不是因為甚麼,而是沒有信心,不知道這麼多年來,撇除中學的同學與及教會圈子外,我是否能夠交到朋友,最少是否是早就犯了眾憎而不自知。

跟著回想起早五六年係舊公司的局面,幾乎是被集體杯葛 - 都係一個人的做事情,吃飯,更不要想在工餘上有甚麼人會同自己一起喝喝東西,還隱約看到人地私下開 forum 來嘲笑我。之後?我結婚了,當時還不自知地邀請他們來呢,結果?當然是一個人也沒有來呢。

這些事早就應該埋在地底,不過郤有時會不期然跑出來使自己沮喪起來。要處理掉?沒那些易呢。也因為這些歷史,我怕主動與人交往,甚至有時會 default 覺得身邊的人、同事等都只是因為主內或者公事而容忍我的存在而已。

年紀愈大,就愈怕。自己與別人也會把圍牆築得愈高。

這些心靈垃圾,若積在暗角不去清理,隨年日滋長的話,會把靈性扭曲。這個我很清楚,總有需要清理的一日!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盧冠廷夫婦的一首上佳作品,在聖誕節送給大家!

原曲來自 The Sound of Music(仙樂飄飄處處聞)的原聲大碟內的 "Edelweiss"。由唐書琛譜上中文歌詞,默默閉上眼睛聽,想像漫漫星火在閃照....


在這家,光閃照,夜夜耀遍遠天際!
萬縷光,火般燙,在我懷內滲透!
只盼這光輝永是明朗,在世間照萬年
願這心,心相向,共你長伴永遠!
在這家,光閃照,夜夜耀遍遠天際!
萬縷光,火般燙,在我懷內滲透!
只盼這光輝 永是明朗,在我心照萬年
願這心,心相向,共你長伴永遠!
願這家,千般美,願你明麗永遠...


原來在 youtube 也找到呢,實在太棒了。


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一個人的行山 (萬宜水庫,地質公園 - 糧船灣)

日期:2009-11-30

行程:由西貢坐九巴 94 號線,過北潭涌後在大網仔路口附近的巴士站下車,步行往萬宜水庫大壩,共約 10 公里,一般步速約 3 小時。

可觀之處:萬宜水庫壯濶景色,與及糧船灣地質公園的六角柱石。

特點:沿途均是石屎路,可通車,易行,適合一家大小。回程不欲再步行多 3 小時回北潭通的話,可以電召新界的士直到大壩上車回程,往西貢市區約 $90 車資。

沿途指示充足,但途中沒有飲食補給,需自行帶備足夠的水與及食物。

相片在 Picasa 相簿

珍視自己的文化

在網上轉貼一篇文章,有關在廣洲如何保存「廣東」文化的問題 - 內地政府一向的長期政策是要普通話成為唯一通用的語言,方言(在廣東而言,是廣東話了)的使用是受到限制、學校教育也不會教授粵語。久而久之,現時即使在廣洲也不見得可以用粵語通行無阻,更不要說在深圳了 - 特別是要坐計程車之時!這也喚起了廣洲人的文化危機感:我們二千多年的嶺南文化會否給北方的文化淹沒掉?

(Beginning of 轉貼)
廣州本土文化网 (http://www.gz106.net/)

廣東人一向被北方人稱為「南蠻」,廣東人袁崇煥為明朝捍衛江山,崇禎皇帝稱他為「蠻子」,今天仍有不少人指 廣東為「文化沙漠」,有國內著名學者指「廣州文化不如北京、上海之大氣」,又指廣州存在「那種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實際上,人們(包括外省人 和廣東人自己)對廣東或者廣州的偏見,似乎才是真正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

廣州民間近年興起一種「懷舊廣州」或者「研究嶺南」的運動,正正就是對這種歷來「大氣候」的反撲。民間自發的《唱好廣州》唱片,唱出廣州舊情懷,推出後大受廣州市民歡迎,位於廣州的珠江電視台推出一連串介紹廣州文化的節目,中國南方讀者最多的《南方都市報》,推出「廣州地理」,透過一系列採訪專題,深入報道廣州的老字號故事,結果造成轟動效應。該報更開出專欄每期介紹有關粵語的趣味知識和某些粵語詞彙源流。

在廣州獵德村(城中村)和舊街因發展而面臨遷拆的時候,廣州人發出了他們保留舊物的聲音,情形有點像香港青年保留皇后碼頭等舊物所引發的「集體回憶」運動。

那是一種身份面臨迷失之後的「再重認」運動。

上海人以上海人而自豪,北京人以北京人而自豪,難道廣州人或者廣東人竟不能以自己身份作為自豪的基礎?

你愈認識廣州,你愈感到可怕。可怕的是,原來大部分人從來不認識廣州所代表的嶺南文化。大部分廣東人妄自菲薄。廣州,是一個一踏足上去 應該感到敬畏的地方,可是大部分人以為那是一個低俗的街市。廣東的首府被矮化成一個市集,二千二百年的興盛不衰之繁華歲月,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南亞伊斯蘭文化傳播的幅射中心,六祖慧能剃度之處,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革命發源地……

廣州‧反撲懷舊 文物保育的新力量

國內著名學者易中天寫了一本《讀城記》,提到廣州,他第一指出廣州不如上海和北京大氣,第二指出廣州文化基本是一種偏狹的地域文化,易中天的結論是:「廣州的文化建設,也許當從推行普通話開始。」

這種提法,在幾年前應不會引起爭議;不過,今天在少數特別憂慮廣州文化(包括廣東話)沒落的文化人心目中, 這提法肯定值得商榷。最近廣東省領導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有心人以為是倡導廣東傳統固有文化,不料,接觸之下,發現所謂建設「文化大省」,主要項目可能 是引進外國歌劇,結果一番錯摸,失望而回。

錯摸,似乎是外省人甚至廣東人閱讀廣州時,常常碰到的現象。

當你以為廣州很膚淺很庸俗時,她其實建城已有二千二百年,而上海建城只有七百年,天津五百年,聖彼得堡更加只有三百年歷史。秦漢時的南 越國(除了土著可能更多居民是來自吳國和越國)遺下至今的文物,有西域波斯的銀盒,證明廣州與外貿易始自二千年之前。更奇的是,廣州與外貿易從未中斷,在 清朝閉關時期,廣州是中國唯一通商港口,可謂獨攬全國外貿。當時廣州是世界上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北京和倫敦。

台灣作家龍應台到過廣州,大吃一驚,尤其是當她後來知道禪宗六祖慧能,是在廣州的光孝寺受戒後,不禁問道:「十五年的深藏,風動幡動的哲學辯論,菩提樹下的剃度,竟是在廣州嗎?為何在歷次的廣州行中,無人提及?原來達摩一葦渡江,禪宗初始之處,也在廣州,為何無人告我?」

太多的「無人告訴我」在於廣州,這座城市只是默默地承受被矮化。

廣州話正在消亡

廣州最近的本土紅星名叫東山少爺,他憑《唱好廣州》這張粵語唱片一炮而紅,有人甚至稱他為「廣州許冠傑」。負責製作和填詞的音樂人黃毅成,接受訪問,談及當初為何自資出版這張首以粵語填詞的唱片時說:「因為兩年前我覺得廣州文化日漸式微,廣州話正在消亡。」

說得平靜,但內容實在使人沉痛。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例子,廣州的老式房子不斷被拆,或者被翻新到新不如舊,乘的士時司機不識路之餘完全不懂廣東話,公司開會只有一人不懂粵語,全體廣東人必說普通話以遷就之。廣東政府機關,大多不是由廣東人自己掌管,於是一回到單位,奉旨普通話。連服務員近年也全面由外省人接替。據黃毅成 估計,廣州目前約有一半人口來自外省。「我幾年前去了歐洲一次,感觸很深,歐洲國家很懂得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黃毅成說。「其實我們廣州人一向好包容外來文化,但近年情況真的太嚴重。」

按他的理解,國家主流意見是想「文化大一統」,一如當年秦始皇,統一文字,體現國家權力,不過,在「文化大一統」背後,主事人未必認識到多元文化也是國家強盛的資源。

黃毅成因出了《唱好廣州》引起極大民間反響,一間以「擦邊球」著稱的電視台請他接受訪問,訪問完畢,對方說:「你這麼激進,我們很難播出。」結果重要的真心話片段給剪掉了。我好奇他說了什麼激進的話,黃毅成說:「我說過去三十年廣東係經濟復興,未來三十年係文藝復興。」

香港作家倪匡最近說:「香港人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被人影響,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變,這個都市才有希望,如果變了,那就是一個普通城市了。」

黃毅成說:「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在於高樓大廈,而在住在這裏的人,住下住下,因為文化而產生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十年到二十年,你跟人家拚的可能是經濟,但文化是跟人家拚一百年。」

讀物理系出身的黃毅成不過三十歲,但他非常熱切想要保留廣州文化,包括廣州話。他覺得讀物理跟搞音樂文化並無矛盾,「亞里士多德又係哲學家,又係數學家,哲學和科學以前都沒有分家。」黃毅成平時填普通話歌詞,但他這次故意要填廣東話歌詞,廣東話有九聲,填詞難度更大。填詞內容方面,都是他在廣州長大的生活見聞,歌詞中有初戀、工作艱苦、常見舊建築街景,內容並不驚天動地,但都是大部分廣州人經歷過的事情, 聽了特別有共鳴。 「點解堅持廣東話,就話狹隘,點解廣東話不能見報,而北京土話卻可以?」

隨著廣州城市化,更多的本土文化急速流失。在廣州,廣州話慢慢變成有時此路不通,而孩童時的玩意,如彈波子、拍公仔紙,正被PSP、電腦遊戲取代。「以前既雲吞麵,係蝦皮、大地魚、豬骨湯底,好好食,而家無晒。」

在廣州面臨急變,舊物舊村舊街面臨清拆之際,記者第一次聽到有廣州市民為保留一條街而上街遊行。《唱好廣州》好賣,賣的不是歌聲,而是一種文化認同,一場身份危機的拯救。

北回歸線 喜見榕樹頭 珠江文化研究者的反思

在廣州,你會發現香港;在香港,你會發現廣州。

蓮香樓、太平館,最先在廣州,後來移至香港。一源二支,後來國內經歷種種變動,有人認為香港的老字號有時反而能保持上世紀真正傳統風味。

一源二支的,還有學校名,如培正、培英、真光等。連黃大仙廟,也是先在一八九九年興建於廣州芳村花地,後因戰亂,道長梁仁庵攜黃大仙(東晉人,相傳在赤松山得道成仙,又名赤松子)畫像到港,然後香港才又建了一座黃大仙廟。

蒙嘉林父親蒙敏生為香港左派攝影師,一九五七年,蒙嘉林四歲時,父親將他送到廣州,一住至今。由於父親在港關係,蒙嘉林經常港穗兩邊走,這可能培養了他對嶺南文化的敏銳觀察力。同樣從事攝影工作的蒙嘉林,認為香港保留的一些廣州文化傳統,比現在的廣州更加廣州,例如在廣州開業於一八八九年的蓮香樓,稍後於香港開分店,直至一九六六年,香港分店仍有分紅予廣州蓮香樓,不過今天香港蓮香樓反而保留了更多百年風味。

蒙嘉林曾帶國內朋友至香港蓮香樓,國內友人但覺座位擠迫,蒙說了句:「你來不是來享受,你是來體驗的!」他喜歡到香港書店搜羅研究廣東話的書籍,認為香港在這方面的研究比廣州更深入。六十年代開始, 廣東話沒落,官方根本想取消方言,更不要說保留和研究。八十年代開始,廣東學校的老師上課只能用普通話教學。

沒有颱風 沒有廣東

目前位於廣州西關的荔灣博物館,是民初英商匯豐銀行買辦陳仲廉之故居,為著名的西關富貴人家大宅,其庭園有一古老榕樹,乃嶺南石山奇 景,名為「石上飛榕」,惹人注目。其實香港和廣州一帶都極多榕樹。蒙嘉林說,嶺南多榕樹,與廣東位於北回歸線有關。原來蒙嘉林曾鑽研並拍攝全球北回歸線自 然地理現象,他說:「全世界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大部分都是乾旱沙漠,唯有在中國的地方卻鬱鬱??,為什麼呢?」

由於北回歸線過處,日照時間長,出現沙漠不足為奇,如撒哈拉、阿拉伯、埃及;唯有中國的幾個地方(台灣嘉義、廣東汕頭、廣州從化、封 開、廣西梧州、雲南墨江)雖處此帶,但因遇太平洋季候風,颱風帶來充足雨水和氮氣,於是得天獨厚,中國的北回歸線地區,不僅沒有變成沙漠,而且物產豐富, 成為世界自然地理現象之奇蹟。這種氣候適宜榕樹生長,在北回歸線兩邊二百公里,皆見榕樹,一過了這個範圍,就不多見了,所以到了上海,榕樹忽然卻了步。
至於歐洲,更無榕樹蹤影。奇異的是,榕樹這世界上樹冠最大的常綠大喬木,可說是極粗生長,偏偏木質又不堅實,難作家具房子,斬伐之無用,乃得延壽數百年。古代人沒空調,喜於大榕樹下乘涼,或聽講書佬說故事,或欣賞大戲,成了嶺南文化傳揚的集散地。很多榕樹靠近廟宇,往往被稱為神樹。

蒙嘉林說:「沒有颱風,沒有廣東。」一般人以颱風為禍患,蒙嘉林則認為颱風反而帶給廣東生機。正因為廣東地處北回歸線,復近海,以前 廣東無論多窮的人也好,只要往海裏撈魚,往往滿載而歸,山上野味眾多,可謂食之不盡。廣東人嗜吃,一方面因外貿通商,形成不少富戶講究飲食,一方面跟其地 理資源豐富也有莫大關係。廣東人對食之執迷見諸粵言,凡做事皆叫做「搵食」,然後有很多與食有關的俗語,如「食屎食著豆」,「擔屎唔識偷食」等。

蝦餃 瞎搞

無獨有偶,記者在廣州碰到的採訪對象,似乎都對飲食深有研究。蒙嘉林做過職業廚師,對食尤其講究。「現在的蝦餃,真的是「瞎搞」,皮又唔靚,蝦又唔靚,以前蝦餃係鄉村小菜,用河蝦來做,細細隻,要那種鮮味,唔係而家大大隻。」

廣州近年冒起一班廣州文化關注者,黃毅成等一班較年輕的,重點是童年回憶及一些建築文物(包括城中村、橫街窄巷小舖);蒙嘉林則與一班中年學者組成在一起,研究重點是粵語文化(如廣東粗口和廣東民謠)和歷史掌故。「長期缺乏人文文化意識的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失敗。」蒙嘉林說:「政府重點是搞經濟,教育投放的資源也少,何況文化。」

(End-of-轉貼)

幸近數十年香港的成長,因為政治上同經濟上有「防火牆」 - 英國的關係,而可以獨立成為了另一個粵語文化的中心。但隨著回歸,與及「中港融合」的調子愈唱愈高 - 現在滿街,或者地鐵車廂裡也是聽到用普通話的人了。屬於我們的粵語文化,同樣地,也會有被矮化消亡的一天嗎?

2009年12月8日星期二

一個人的行山 (烏蛟騰 > 荔枝窩 > 沙頭角海 > 鹿頸)

早幾日拿了新的相機,在週五一個人走這條途徑。這路段也是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部份。

相片放在 Picasa 的相簿中,請欣賞。

當然,一個人在閒日行不熟悉的山徑有點冒險,數小時也不見一個路人 - 完全擺脫塵世的煩囂。帶著行山竹、相機、食物、地圖這樣遊山玩水,是我極其 enjoy 的一次旅行!

要這樣作,絕對是要有準備同信心才可起行喔,欠缺經驗同膽量的,請找朋友共行!

PS: 這條途徑是政府 well-planned 的郊遊徑,沿途有足夠的指示、緊急電話亭、清潔的洗手間、而大多數的路面也修得好好的,不必太擔心!

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

Thansgiving

今日因為杜拜國有公司出了事,全球股市大跌,使沉醉於股樓升值的人(我也有一點兒)暫時會涼一口氣。

不過回到家看了 Yahoo 這篇文章,就知道,有衣有食,就應感恩了 - 況且昨日是感恩節。

以下的項目,看看你有幾多項中?有超過一半的話,就比世上絕大多數的人都好了。

  • 節假日,能夠與家人上館子吃一餐普通的晚飯;
  • 供緊樓的,有錢付下個月的按揭;或者是租樓的,有錢付下個月的租金;
  • 打開水喉,就有清潔的水可以放心喝;
  • 銀行戶口有足以支持三至六個月生活開支的存款;
  • 你不會為到下個月,或者下年會否捱餓而憂慮,反而會為到下年會去甚麼地方旅行而煩惱;
  • 病倒了,一天半天之內可以找到醫生為你診症,不管是公立還是私家的;
  • 有能力讀一本書,或者一份報紙 - 証明你有曾受過基本的教育;
  • 失意,壞心情之時,有家人、朋友可以傾訴分擔;
  • 有信仰的,有自由去敬拜事奉而不用擔心受迫害 - 這絕對不是必然的事,找一個曾去過中東國家宣教的宣教士問一下便知!

2009年11月25日星期三

珍惜

對於紅白(婚喪)二事,少年時不曾滋味,青年時紅事佔絕大多數,只會怕個個月吃太多紅色炸彈而吃不消(在財政上與及腸胃上)。

凡遇白事,主角都只是遙遠的遠親或者是上一輩的上一輩,終究感覺不深。 記得十九歲之時第一次面對著同年一起入 O-camp 的營友就要面對血癌,住了瑪麗的隔離病床半年就去世了,那種傷感才第一次入心。還記得我們還刻意買了兩套砌圖給他在醫院時解悶 ﹣ 是把兩套砌圖混合起來,增加還原的難度。猜不到他竟然都可以把兩張圖還原。

年月擦身而過,遇到的紅事漸少,要結婚的同輩都早就結了緍。現在團契小組最多的話題已經是孩子的教育、入學問題了。有些多年的朋友,有時只是側聞已經結了婚 - 被遺忘的感覺不太是味兒。

紅事漸少,白事漸多,其主角也與自己愈來愈接近了:由上一輩的上一輩,慢慢變成了自己、同輩的上一輩,甚至是同輩了。即使不是白事,近來需要祈禱的事項,圍繞的多是病、手術、照料老人家種種。看著自已同身邊的朋友,都要多面對「老、病、死」這些事了。

對了,最終必會有一天,自己就是白事的主角。

還好的是,這種思想會使自己會多想餘下的日子想怎樣過,才有意義!

如果這個日子還收到紅色炸彈的話,也就有更多的快樂。因為年紀大、責任重,朋友各有各忙之時仍然被人記起,本身就是一件開心事了!這種朋友,需要出 effort 去珍惜之~

2009年11月21日星期六

趁舊建築物還在之時,留個影


以下係一點北角區的舊建築,趁它們猶在之時留個影:


渣華道粵華酒店旁,相信還會存留多一二十年的 - 因為兩旁都係較新的建築,中間這少少位可謂「死位」,沒有甚麼重建的價值。除了地面的店鋪外,樓上都殘破不堪了。


也是渣華道。這排低層的樓房如果集中到業權,重建的價值就大了。


馬寶道,近華匯中心。


 也是馬寶道,近華匯中心。


明園西街,矮層而齊整的樓宇沿斜路排開,一副寧靜憇逸自得的勢態。當這條街幾個新盤都落成之後,整條街又會變得雜亂了。

由以上幾張圖片,可以閉上眼,在腦海中想像一下五十年代的北角是甚麼的模樣的了。

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

自製退休長俸

早一兩年前見過有保險公司廣告以「自製長俸」作號召,推銷年金計劃。簡單的說,係由現在起一次過付一筆錢,或者每月供款一個數目,去到退休(或者你指定的日子)之時就開始每月向你發放一筆「入息」,直到「入息期」完結為止,通常係 10, 15 或者 20 年。

這個計劃就像政府舊制公務員的「長俸」一樣,唯一的不同是發放款項的是不同機構 - 一個係政府,另一個係保險公司。對現在行強積金,沒有其他退休保障的人來說,聽來又有點吸引力的。以下明報的舊文章正是介紹這種年金計劃的優缺點,不妨一看。

近來有朋友轉做保險,也曾想介紹我這種計劃。但想深一層,郤未必適合我呢。我的看法是:

易入難出:年金計劃退休前那筆錢並不容易在中途提出或取消計劃。即使可以,保險公司也會收取高昂的「分手費」;但儲在手上的資產或者物業郤可以按己意隨時買賣、套現同使用。

交易對手風險:自從雷曼兄弟倒閉,AIA 也要美國政府出資拯救才能繼續經營之後,大家才發現到即使係有百年歷史的老牌公司,也有可能一夜之間倒閉。誰能保証你的交易對手 - 買年金計劃那間公司,會不會突然消失,使你交了的錢血本無歸?

收租物業的收入必然會隨著通漲而上升,到退休之時收到的租金應與當時的生活水平對應。但年金計劃到時所收的數目,很多時都會在簽訂合約那時就定了下來,到時這個數能否追到通漲,甚至能否足夠生活,真是天曉得。

最後一點,手上資產,如物業,在自已回天家之後也可以讓指定的人繼承,或者捐贈出去遺愛人間。但年金計劃的錢,在回了天家之後就停止發放,亦沒有剩餘的 cash value。兩者在這方面差天共地。

總括而言,如果願意每月 commit 付一筆錢供年金的話,不如自己儲起相同的金額,去到足夠大的數目之時就買細價物業收租!也不必等到退休之時就可以有額外的收入了。

2009年11月12日星期四

56769 Goodbye, Summer

你令我失望。

買了你的新 CD《力量》,實在是餓了很多年沒有聽你的新歌 - 之前你出的幾張碟都是玩 Hi-Fi 路線的翻唱歌,熟悉有餘,但欠了新意,也差點叫人忘掉你搖滾的根子。

CD 的封面 - 一片綠色的解放軍裝充滿著天安門廣場的圖畫,就覺得不對勁了。把 CD 放入唱機,拿著歌詞看,第一首歌《大國崛起》- 聽了一次之後,我立刻要打我自己幾下,我有沒有聽錯? 我有沒有在做夢?

一個會唱《說不出的未來》、《媽媽你沒有做錯》與及《你喚醒我的靈魂》這些叫人動容歌曲的歌手,突然一變,唱出《大國崛起》這種極盡獻媚能事的歌。好聽點是妥協,難聽點說係墮落。

跟著,《Nothing's Impossible》,更令人驚嚇 - 甚麼「熱愛國家怎會做叛徒」,真係捱不住,無法再聽下去。整張 CD 的音樂編曲本身沒有甚麼話說:一個人做一張唱片,所有樂器一手包辦係能力的表示;但技巧再妙,也無法令人動容 - 因為搖滾音樂本身就是反抗建制,叫人思考同質疑現實,但現在郤用來歌功頌德,聽來只有毛管動,再好的音樂也是徒然了。

難怪,你會走去民建聯辦的紅色搖滾音樂會,也不要怪有人會在當場走出來搶咪來對你抗議。因為 "你令我失望" - 用搖滾來為建制搖旗吶喊,本身就是對搖滾音樂的背叛。

PS: 還記得唱片《酸雨》內這首叫《你令我失望》的歌嗎? 當年寫出來批評出走的民運人仕,但現在郤正好合時。

PS2: 對呀,即使現在重聽你的舊歌,也只有唏噓的感覺。尤其當聽到你的舊歌《你漂亮的固執》:

沒有改你舊模樣,不需製造形象,為了所信,絕無後退與欺場;
不管謊語嘹亮,虛假似是時尚,人來得真,人才能舒暢;
沒有需要為人活,將真我盡埋沒,讓你本性自然地與你飄揚;
標準不會亂廉讓,不需世俗原諒,從沒跟風轉方向....

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電腦書店的沒落

早十年八年,幾乎每一個電腦商場都最少有一間賣英文電腦書的書店,讓電腦專業的顧客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英文書 - 通常都比較緊貼趨勢(英文譯中文也要點時間吧)與及內容比較深入。以前在銅鑼灣的 Databank 見到一大棟 Cisco 的硬皮書,如在圖書館一排排的排列起來,煞是肅然起敬。也才發覺在科技面前,知識博大精深,使一個初出茅蘆的我覺得如何渺小。

但近幾年開始發現這種書店,倒閉了一間又一間,現在也不是每個電腦商場還有這類型的書店了。 - 以前 Databank 也有三四間分店(沙田新城市、銅鑼灣、旺角電腦中心)但現在也縮到只得一間在銅鑼灣,還由地庫搬上了商業大廈的樓上的小店。現在間中上去找找有否適用的書目,多也失望而回,陳年的舊書堆積在書架上賣不去 - 小說或者其他時間性沒太大關係的書可以慢慢賣,但電腦書就.... 過了時間性就變成廢紙了 - 現在誰需要一本教人用 Windows 98 的書?

今日想找一些關於 iPhone 開發的書,去了旺角星際城市的唯一一間找(之前隔幾個鋪位還有一間的,但早半年又關門了),才發現鋪主也在清貨準備結業,把書降價傾銷,真的想買的,還有價講。







當然,賣電腦書的店子不是沒有,但都是賣中文書為主,以大眾化的市場定位 - 教人用 Windows, Mac, Office, 用 DSLR 拍照片, 編輯相片或者簡單的程式編寫等等,也有其實用的地方。但賣專業英文書的就真係買少見少了。即使主流的書店(例如商務)有入貨,但書目也極為「不貼市」,而那些書店也未必有能力/資源去追貼我等讀者的需要。

但對需要較為專業內容的人來說,唯有去找 e-book 了,或者去 amazon.com 等網上書店購買直接送貨。或者是以月費方式,在網上書庫(bookshelf)開個賬戶(例如這個 - Safari Bookshelf),想看的書就要在線看了。去書店找這類型的書,慢慢地變成了歷史。

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近來怨氣特別多(之二)

最近幾個報導,好像一個炸彈給引爆那樣,激起全城的熱話:

  • 早幾個月前有商人用每呎 $30,000 ($2,400 萬買 800 呎) 購尖沙咀新落成的八百呎「豪宅」後,近來又有西半山的新盤以 $70,000 一呎成交 - 一個住宅單位的價格要以「億」元做單位計算(但普通人的工資,只會以「千」字做單位);
  • 特首施政報告之後,有醫生打電話 phone-in 特首求助云買不起中半山住宅;
  • 香港「榮登」全球富差距最大的城市;
  • CNN 又剛巧出了《活在香港的籠》( Living in a cage in Hong Kong),把香港不見得人的另一面 - 貧窮介紹給全世界;有人把這事問到政府之時,政府的回應郤冷漠到令人震慄!
即使我們不是在極富或者極貧這兩個極端,下面一位 blog 友寫的(全文),也是很多八十代年輕人的寫照 - 大學畢業了,以為會像早十年或者二十年畢業的師兄師姊一樣會有高薪厚職來等待他們,結果也是令他們失望,看不到出路而有怨言。

早二十年前有理想的大學生對「四仔主義」- 屋仔、老婆仔、車仔、BB 仔乞之以鼻。原因是當年擠到入大學窄門的都是精英,畢業後高薪厚職確是等待著他們 -「四仔」本是唾手可得的東西,有甚麼了不起?

但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四仔主義都慢慢變得遙不可及了 - 一畢業就要負上近十萬的債務,但工作的選擇差了,起薪低了,要由頭儲起買樓已甚難、買車養車又貴。沒有前兩者,找個港女來做老婆仔又難了,最後,生個仔都說要「四百萬」,再加上兩公婆都要工作才夠收入供樓,找誰湊仔?

事實是:近十餘年大學畢業生大幅增加了,但整體社會經濟的增長郤慢了下來,七八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變成了歷史。當時還有移民潮,向上升職加薪的機會就更多了。但現在好的工作同職位不會比當年增長得太多,但有更多的人來爭奪,自然不是人人能如願去實現「四仔主義了」。

我們可以說是他們不願意面對現實 - 「自由競爭嘛,當然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而且個「遊戲規則」也在這兩個 decade 中改掉了不少,你適應不了是你的問題,社會從來沒欠你的!」並沒有說錯。但設身處地去想,自小就被教導出來的期望 - 努力擠進大學,畢業後就會有好日子,原來實際上是沒有那麼容易的之時,失望之情也可以理解。

這些事件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現在不單是基層,中層都普遍有不滿的聲音,是社會的警號!孟子早就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 嚴重的貧富懸殊,是生亂子的前奏曲,希望政府能夠察省。

每一代的人都有其困難同挑戰,再早年代的也會戰爭、貪污滿街、物質環境貧乏、缺乏教育及升學的機會等等。現在這一代在上述的困難之時,也有其幸福之處 - 資訊流通與及升學機會大大增加了。但願各代的朋友都加油了,也能少點抱怨,多懷感恩 - 能生在香港,有衣有食,本身就是恩典!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

近排怨氣特別多

不是講我自己。

自從施政報告出籠後,各種界別團體都會拿著份報告然後說:政府沒有關照到 ____(填上你喜歡的東西)的需要!跟著就有傳媒報道,又有面子,又在「為民請命」!

這些事情也不在今年起。不過今年不知何故,有醫生話同律師男友都來怨買不起樓去結緍 - 結果成為香港網上各討論區的笑柄。

但,病總會有傳染性的 - 一個醫生走出來怨之後,跟風者大不乏人呢 - 好好欣賞一下!

2009年10月9日星期五

賀高錕

這兩日最令人高興的新聞,莫過於係高錕教授被頒授 Nobel Prize 了。他在應用科學上的成就,與及對中大的建樹,在諸多媒體上都述說了多遍,不用我在這裡重覆了。

作為曾經係他開創的電子系的學生,當年在校園內有幾次片面之緣,有簡單到迎面一笑;亦有在針鋒相對的場合看到他的謙厚風範。

在六四之後的幾年,學運中人一般都係以二分法,類似「敵我分明」的想法,極力抗拒任何來自北京政權的影響力。1993 年香港各大學的校長,包括高錕在內,都被邀請成為「港事顧問」。為到這個問題,學生還組織了論壇邀請了高錕校長出席 - 他可以有無數理由不來的,但最終,他首肯出席與學生交流了。在峰火台上坐了幾個小時,給台上其他(來自學生組織的)講問質詢同責難,台下的學生也大多數不認同他接受「港事顧問」的邀請。

當時學生們,包括我自己,未必會理解到他的難處 - 作為科學人,對是非對錯,總會有清楚的劃分,他本人怎會不知道這是甚麼一回事?但政治現實罷在眼前,他作為大學校長的身份,拒絕接受的話又有難處,弄得不好甚至可能把整個大學的前途押下去。

過一年,中大三十年,一班人(嘿,我又有份參與的)在開放日出動派傳單、condom、在大講堂「飯煲」掛 banner、跟住在高錕校長出來致詞之時出來搶咪。事情鬧大後,原來頂住學校各高層要嚴懲這班搞事份子的壓力的人,就係他!後來也知道,即使當時校方與學生組織的關係因為這些場景而僵化之時,他也繼續掏自己錢出來資助那班嘴裡邊反他的學生會中人。

我等當年的年輕人有輕狂的一面,想不到,他也有!過幾年高教授出版了自傳 ,當中述及他結婚是私奔的 - 未來外母因為傳統觀念:「家中長子要先結婚,才能讓幼女嫁人」,不能接受高錕提出的婚事,鬧得不甚愉快 - 而兩人就立時決絕一走了之,私奔去辦婚事了。嘿,猜不到他年輕時也是這樣輕狂的。可幸的事,這段婚姻維繫了數十年到今日!

在大學中學術的知識,不管是主修、選修或者通識教育,也許早已忘掉得一乾二淨,但高校長的含蓄、包容,還是潛移默化在他學生(我)身上,使我有正面的影響吧。

最後,雖然我張畢業証書上有他的署名,但現在回想起來,當年不甚努力,花了太多時間在范克廉樓(學生會、學生報的地方)而在學業方面一敗塗地,實在負了高校長的心血!

2009年10月1日星期四

憶苦思甜

今天係國慶日,貼點舊時苦日子時用的粮票,來憶苦思甜一番。

這些係早幾年在四川旅行時,在地攤買的紀念冊上的粮票,由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也有。




 一般的糧票,正背兩面,可以在發行的省份(四川)用來購買一般的食品。
當然不能只用粮票,還要付錢的!但那時係沒有粮票的話,有錢也不能買。

 
 
來自內蒙古的出品,也同紙幣一樣印有當地特色的建築,與及中文與蒙古文字共列

 
 
 
這是用來買豬肉的票

 
 
工廠食堂發的粮票,年份不明,但印有「最高指示,要鬥私,批修」的政治語句的,應是七十年代或以前的了。

 
 連買雪糕冰涼一下也要票!

今時今日,早就廢除了粮票的制度,可以見到的是現在物質的改善,不用再特別統制管理人民「吃」的需求;也可以說是當時要用粮票制度去統制人民的生活,連吃一口飯也是管制!

2009年9月27日星期日

繼園上下

係屋企附近的斜路行上去繼續一看,也真係有種特別的舊味道,但隨著發展的調子,繼園上下里都被悉數收購,居民早就搬走了。餘下的是西邊一帶,遲點也勢成為發展商收購的對象了。

第一組圖:繼園上、下里

繼園下里的土地已被平整,上里的建築物猶在,但餘下的只是空洞洞的單位。

繼園下里:在馬路邊遺下的「遺跡」- 甚有氣派的大門。

繼園下里稍前那棟大廈是「維愛樓」,近來也是整棟業主集體放售,以 2.3 億成交給發展商。預料會撥入繼園整體的發展裡面吧。

繼園上里的大門。

繼園上里,兩座樓間的的內庭。這種舊式設計很有大宅的風範。(相片由百福花園平台那邊拍攝)


幾張都係由閘口向前影的情況。

近攝空洞洞的單位,連窗框也被拆下來了。

這裡原本是個出入口,但為了某些原因,中間的架空通道給拆走,馬路邊也新灌了石屎同圍欄隔開了。

第二組圖:還在的繼園街西側
另一邊還是有居民居住的,業權仍是分散未集中。


有點似堡壘的格局,上下兩層都係有人居住的。

去到「堡壘」平台的盡頭,向上望有間建在山上的「崇珠佛舍」!

繼園街內,清潔明淨。遠處係丹拿花園。

老式的格局同電梯門。

石造的入口拱門,中間還給修整過幾次,看來最少也有四十多五十年的歷史了。

這就是時代發展的巨輪?

2009年9月13日星期日

今天係「程式師日」

今日係 13/9,係每年的第 256 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出(Dmitry Anatolyevich Medvedev)宣佈了今天係程式師日(Day of the programmer)。

就如一般有秘書節、香港勞工假期會放魯班先師節、內地有教師節等日子來相比較,現在程式師或者 IT 人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值得肯定的慶祝呢。

希望這個行業也會被社會肯定吧。

2009年9月6日星期日

買樓的熱潮

近來都聽到不少身邊的朋友,有興趣買樓收租。若能成事,能夠靠物業收取租金,在工作之餘賺取多一份穩定的收入,也是美事一件。香港過往就有不少人靠這樣成為小富,最少在退休之後不愁衣食,也不用依靠兒女供養,更無需靠政府的接濟(政府的資源應用於更有需要的地方吧)。

很多人有這個打算,是因為存錢在銀行幾乎係零利息;(雷曼事件之後)投資產品又信不過;股票又怕大起大落怕吃不消;唯有樓房是實物,最少自己有得決定如何使用 - 自用或出租、如何修繕也能自主。

我自己也正動這個腦筋,也有點兒想法,不妨分享下:

  • 買樓收租,係等如自己做一盤生意。生意要時常留心去打理的,也要肯冒點風險。所謂「力不到不為財」,如果欠這個心思,到時遇到麻煩事(比如,租客欠租)時就不要自怨了。
  • 賬面年收益率 (月租 x 12 / 買入價) 不夠 4% 的物業不要買 - 連 4% 回報率也沒有,扣除必需的雜費開支(每月的管理費,每季差餉地租與、每年的物業稅、要預留的維修開支與及租客轉換時的空檔時間)之後大約係 3% 回報率,連這個也達不到的話,不如去買地產 REIT (例如領匯 00823) 算了,少很多麻煩;
  • 如果需要以按揭購入物業,最好先計算一下,收租收入能否 cover 到供樓加上列各種開支? 不能的話要三思 - 因為這樣變成了出了首期的本錢外,還要每個月要「貼錢」落去這盤生意,唯一賺錢的機會係等樓價上升時賣出去 - 但樓價真的會年年升月月升嗎? 若遇著跌市的 cycle,要個個月貼錢落去,能夠守多久,都要算清楚的。個人就比較喜歡能夠每月有餘錢收入的策略了,比較保守,但心安理得;
  • 上一點就引申到,最好係以一個較低的按揭成數去買收租物業,個人認為做 60% 按揭大約係平衡點,50% 就更安全。至於按揭年期,以自己的情況去衡量好了,年期長的,每月供款少點,收租後更容易每月有餘款;年期短的,可能要每月倒貼,但較短的時間可以供滿,之後有穩定的收入;
  • 留意利息的變化 - 當按揭利率比現在推高 2% 之時,能否守一段時間? 如果利率上升,中線而言租金應會同樣地上升,但簽下的租約租金已定,要等約滿才能跟著調整呢;
  • 購入連租約的物業,在正常市況之下(不是現在!!)應會比交吉物業稍便宜 - 因為準買家無法睇樓,買入一間自己未睇過的樓,要冒一定的風險;
  • 新落成的樓宇,未必係收租投資的佳選 - 留意下較不同地區,較舊的樓,回報率可能更好;
  • 買之前先想想誰會有興趣來租你打算買的房子 (Market position);
  • 可以的話,讓相熟的經紀幫你選租客!與經紀打好關係,對做物業投資大有幫助 。
最後,還要有少許逆向思維 - 當現在人人都說要買樓之時,樓價被推得高,收租回報率自然降低了。現在跟風去買,回報低之餘,要冒樓價下跌,以致本金損失的風險也大。當市況低迷,人人聞樓色變之時,若做好準備,抱著對未來的信心出擊,回報會幾可觀!

Island in the sun - 長洲

本來係三日兩夜的長洲小遊,但都用了 iphone + notebook 回了公司做了幾小時野,還搞到自己發脾氣,有點不值。不過,都行了半天山,游了三次海灘,還吃了不少好東西,算係咁。

夏日炎炎的長洲,靠著白色的牆,望出去還以為自己去了南歐!

即使正生在賬目有被人質疑的地方,但不掩其正面功能,盼望他們可以不畏艱難,向前行!

從華威酒店的房間望出去東灣 (日間)

從華威酒店的房間望出去東灣 (黃昏)

送上房間的早餐 - 不另收費,very nice!

行山 - 南部的奇石群

繞過觀音灣後上山,回望東灣一帶

往張保仔洞的途中,經過長洲墳場,有一個「恩親亭」,還有一根特別的柱子。

近張保仔洞的美經援村 - 背後也有一段戰後的辛酸史,也為到當時有人援助我們而感恩!

第二晚我們換了住另一間海邊的渡假屋,兩晚都係邊聽海濤聲邊入睡

但這邊太近海了,連沖過來的垃圾都看得一清二楚!




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1997 年的新聞透視

這是 1997 年 3 月 TVB 的新聞透視



除了講樓價急升之外,也有本地工商業空洞化的危機,更有講及貧富兩極化。節目中預言的危機,在五個月後就爆發出來了 - 當年若看到這節目而及時把物業及股票脫手的話,有必要感恩!

12 年之後的今天,情況係如何?金融海嘯之下,經濟下滑之時,大家一樣可以炒樓炒到不亦樂乎! 與之同時,低層市民的生活就更加難過 - 97 年的節目說租個板間房要 $1250,而現在籠屋的呎租可以比半山豪宅更貴!

我有層自住的房子,但看到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的話,社會遲早會出事!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浪費

上午十時,Morrison Hill 公眾泳池 - 明明外邊酷熱,光猛到極,也仍然要把看台上光管開足,平白浪費不少電力,也間接多排放了二氧化碳。

我不爽 Apple 幾點

未必係客觀意見,只是我幾個牢騷:

  • 為甚麼一直也沒有 Hong Kong iTunes Store,讓我們可以在網上買片買歌?假若可以用 iTunes 很方便地買 TVB/ATV 的舊電視片集,流行派台的新歌等,我倒願意花錢買,輕易的放上我 iPhone 隨處聽。香港也有一些網上賣歌的網站,或者係 PCCW 的 moov 及 3 HK 的 3 music(兩者以網上 streaming 歌曲)也可以同唱片公司談得妥得到授權賣歌。我相信 Apple 不是沒能力,而是不願意為到這個不太大的餅做這回事吧了。
  • Hong Kong iTunes APP Store 連 Google Earth 同 Civilization Revolution 也沒有。雖然這不是 100% 蘋果的問題,但軟件的開發商為甚麼不願意把它們的出品放到 International 或各國的 App Store?
  • Apple 欠缺一種桌面機種,像 PC 那般可以容易擴充(RAM, Hard Disk, Video card, DVD/RW 等),但又沒有專業級的 Mac Pro 那麼昂貴。中價的 iMac 郤是一體化 all-in-one 的。
  • 我一直都很想擁有一台中價位的 iMac。惟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係一體化的顯示屏不能給手提電腦分享使用。若將來有一款 24" iMac,可以有外置的視像訊號輸入,我可以把手提電腦插進去後也可以享用到個大畫面的話,我一定買!
但,很多人夢想的事 - 可以獨立購買 Mac OS X 然後安裝在 PC 上,我就不甚讚同了。Controlled hardware platform 係使作業系統同應用軟件運行得暢順同穩定的重要條件呢。

2009年8月25日星期二

一齣半億元的戲

早幾個 post 提過自己所住的屋苑,有石屎剝落等現象,由政府部門出了維修令。業主立案法團早就想開始搞維修了,就借此機會開始著手工作,但同時間有另一批業主反對工程,主要原因為造價太昂貴,與及覺得法團的透明度不足。

自從七月中開了業主大會,投票確認了做屋苑維修後,反對陣營不甘失敗,繼續行動希望把結果推翻,弄到兩邊陣營的人都各自拉票爭取支持:

反對派那邊:
- 籌得了足夠業權,發起了另一次業主大會(九月初舉行),試圖把今屆業委會解散,再重新選他們做新一屆委員,然後重新招標;後來又改口會翻看合約,看看能否推翻之;

業委會那邊:
- 根據投票結果,與被選中的承建商簽約;
- 出了文件同律師信,說明如果再開業主大會而推翻之前所簽的合約,所有業主都有可能被承建商控告;
- 八月中出了第一期繳款通知書,九月中前交錢;
- 出了聲明,說若業主因為申請屋宇處的貸款而遲交,業委會會容許他們遲交錢;

(途中加插兩批人在屋苑平台口角,要叫警察上來調停的事件)

反對派那邊:
- 晚間逐層逐間住戶拍門爭取支持,叫業主去九月的業主大會支持他們;
- 在屋苑門口拉橫額同擺攤檔,爭取業主支持,同簽投票授權書;

業委會那邊:
- 在這兩個週末多開四場維修諮詢會,讓業主問題題同發表意見;
- 貼出了最新的工程項目清單,還使承建商額外加送幾個項目(大門智能卡出入、免費為業戶拆除/清洗同重新安裝住戶外牆的冷氣機、維修泳池等);

總之到了九月初開那個特別業主大會之前,這齣戲會愈來愈精彩。不過好看還好看,外牆的石屎郤未必等到這齣戲的落幕呢。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開源的得失(一)

我曾花了不少時間,想想如何寫這個題目 - 開源,或叫 Open Source 運動的得與失。

好多人想到這個,就自動想起:

  • 不少 high-profile 的 Open Source 專案,比如 Linux 作業系統、Mozilla Firefox 溜覽器、Apache 伺服器等的軟體;
  • 免費!免費!免費!
  • 想取代 Microsoft Windows 又做到不倫不類(尤其是係買了 Linux-based 的 Netbook 用家而言)
就好似其他社會思潮一樣,上面的表徵只是整個運動的一小部份,裡邊固然有其思想的源頭,與及發展的脈絡 - 更多的是中間趁機會跟風參與,想撈一把的人,與其展露的人性。

但終究如何,這個運動也在社會裡產生了影響,就如把一塊石擲向湖水,石塊入了落面之後也泛起了片片浪花,使平靜的湖起了不大不小的波瀾。

它在我心目中的觀感是,它曾經係一個黃毛小子,年輕時方剛力氣,想用一己的理想去改變世界。但當踏入世界之後,眼見世上各種光怪陸離,經驗長了,年紀大了,當初的銳氣少了,變成了世故成熟,但仍然抱著一點赤子之心 - 而世界也因為他努力的緣故,而有少許的變化,也因此而造福了現實世界。

且聽我後來慢慢講它的故事。

2009年8月16日星期日

台灣這一劫

以下係在颱風莫拉克襲台後,坐高鐵的乘客拍下的片段:

片子長約 5 分鐘,以高鐵時速 300 公里的行車速度計算,在這 5 分鐘內行了 25 公里。所望之處為澤國一片,不知情者還可能會誤以為高錯在海邊行走。一整年的雨量在一兩天之內傾下來也夠厲害,做成的災害實在難以估計。

請伸出援手:
世界宣明會
香港紅十字會

當然災害的發生不單是自然的事,人為的因素也有。但誰又有能力預計到有這樣大破壞力的暴雨?

2009年8月9日星期日

我有兩個...

我的腦袋內有另一種尖酸刻薄,助紂為孽的思想。平時隱著不出,但當上網或看報見到有不平事,使身體腎上腺素激發時,就會跑出來。

給一個例子:例如剛看到這一段新聞(2009-08-08 明報即時新聞):

屋宇署外判工減薪15% (19:41)

屋宇署一批外判工人抗議減薪15%,並只獲2天考慮,職工盟議員李卓人批評屋宇署的做法。該批工人表示,公司於上月底接獲屋宇署通知,中標新外判合約,但由於價錢下降,公司將工人月薪由8000元,降至6800元,並只獲2日時間考慮。
李卓人表示,屋宇署的外判招標,是以價低者得,變相帶頭減薪,要求政府幫助工人回復先前的薪酬。
(即時新聞)
一方面,固然會覺得這是對工人極不公平的做法;但腦袋的另一方面又會以極端的「森林法則」去想 - 「誰叫你係做工人不是做老闆?唔鍾意咪不要做。沒有討價還價能力的工人就當然要給有能力的承包商去剝削了,社會的遊戲規則就係如此,樣樣講公平的話,社會又如何能運作下去?對工人咁好的話,又如何叫人有 incentive 向上爬?」

很是奇怪的說,有點精神分裂?心底裡面似乎係回應著一些對金錢、權力的慾望。

想來,似漫畫《飄流教室》裡變成半人半獸的怪物呢。

要為自己多點祈禱,不要使自己心術不正。

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

書展

有幾年都沒有去書展,難得今天因為公司有事要凌晨四點回到辦公室,中午一點半就可以下班,就使我有少許時間去趁一下熱鬧。時間關係,只是行了最大那個場。

行了一個半小時就疲累不堪了,最後敗了不少物:

  • 黃毓民:《毓民議壇搞事錄》(我還拿了他的簽名呢!當然,作為主內肢體,我還對他說了一句:為你祈禱。他,或者社民連的作風,很多人不會明白,或者不願意去明白的)
  • 劉慧卿:《我在民主黨的日子》
  • 王春永:《不做窮忙族》-時間和效率管理法則
  • 劉智鵬、周家建:《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 賈梓柯:《中國工人訪談錄》
  • 李照興:《潮爆中國》(第四版)
  • 湯禎兆:《整形日本》(第五版)
  • 陳雲:《中文解毒》(第六版)
  • 李錦文:《Home Mini Home 2》 (家居設計示例)
  • 吳俊雄(許冠傑授權):《此時此處許冠傑》(照片中躺著平放的大畫冊)
花費約 $825 ($780 買書 + $45 回家的計程車費)。嗯,自己果然與 OL 一樣 - 返工壓力大了之後,去 shopping 減壓!

  © Blogger template 'Salji Fuj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