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報導,好像一個炸彈給引爆那樣,激起全城的熱話:
- 早幾個月前有商人用每呎 $30,000 ($2,400 萬買 800 呎) 購尖沙咀新落成的八百呎「豪宅」後,近來又有西半山的新盤以 $70,000 一呎成交 - 一個住宅單位的價格要以「億」元做單位計算(但普通人的工資,只會以「千」字做單位);
- 特首施政報告之後,有醫生打電話 phone-in 特首求助云買不起中半山住宅;
- 香港「榮登」全球富差距最大的城市;
- CNN 又剛巧出了《活在香港的籠》( Living in a cage in Hong Kong),把香港不見得人的另一面 - 貧窮介紹給全世界;有人把這事問到政府之時,政府的回應郤冷漠到令人震慄!
即使我們不是在極富或者極貧這兩個極端,下面一位 blog 友寫的(
全文),也是很多八十代年輕人的寫照 - 大學畢業了,以為會像早十年或者二十年畢業的師兄師姊一樣會有高薪厚職來等待他們,結果也是令他們失望,看不到出路而有怨言。
早二十年前有理想的大學生對「四仔主義」- 屋仔、老婆仔、車仔、BB 仔乞之以鼻。原因是當年擠到入大學窄門的都是精英,畢業後高薪厚職確是等待著他們 -「四仔」本是唾手可得的東西,有甚麼了不起?
但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四仔主義都慢慢變得遙不可及了 - 一畢業就要負上近十萬的債務,但工作的選擇差了,起薪低了,要由頭儲起買樓已甚難、買車養車又貴。沒有前兩者,找個港女來做老婆仔又難了,最後,生個仔都說要「四百萬」,再加上兩公婆都要工作才夠收入供樓,找誰湊仔?
事實是:近十餘年大學畢業生大幅增加了,但整體社會經濟的增長郤慢了下來,七八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變成了歷史。當時還有移民潮,向上升職加薪的機會就更多了。但現在好的工作同職位不會比當年增長得太多,但有更多的人來爭奪,自然不是人人能如願去實現「四仔主義了」。
我們可以說是他們不願意面對現實 - 「自由競爭嘛,當然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而且個「遊戲規則」也在這兩個 decade 中改掉了不少,你適應不了是你的問題,社會從來沒欠你的!」並沒有說錯。但設身處地去想,自小就被教導出來的期望 - 努力擠進大學,畢業後就會有好日子,原來實際上是沒有那麼容易的之時,失望之情也可以理解。
這些事件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現在不單是基層,中層都普遍有不滿的聲音,是社會的警號!孟子早就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 嚴重的貧富懸殊,是生亂子的前奏曲,希望政府能夠察省。
每一代的人都有其困難同挑戰,再早年代的也會戰爭、貪污滿街、物質環境貧乏、缺乏教育及升學的機會等等。現在這一代在上述的困難之時,也有其幸福之處 - 資訊流通與及升學機會大大增加了。但願各代的朋友都加油了,也能少點抱怨,多懷感恩 - 能生在香港,有衣有食,本身就是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