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

書展

有幾年都沒有去書展,難得今天因為公司有事要凌晨四點回到辦公室,中午一點半就可以下班,就使我有少許時間去趁一下熱鬧。時間關係,只是行了最大那個場。

行了一個半小時就疲累不堪了,最後敗了不少物:

  • 黃毓民:《毓民議壇搞事錄》(我還拿了他的簽名呢!當然,作為主內肢體,我還對他說了一句:為你祈禱。他,或者社民連的作風,很多人不會明白,或者不願意去明白的)
  • 劉慧卿:《我在民主黨的日子》
  • 王春永:《不做窮忙族》-時間和效率管理法則
  • 劉智鵬、周家建:《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 賈梓柯:《中國工人訪談錄》
  • 李照興:《潮爆中國》(第四版)
  • 湯禎兆:《整形日本》(第五版)
  • 陳雲:《中文解毒》(第六版)
  • 李錦文:《Home Mini Home 2》 (家居設計示例)
  • 吳俊雄(許冠傑授權):《此時此處許冠傑》(照片中躺著平放的大畫冊)
花費約 $825 ($780 買書 + $45 回家的計程車費)。嗯,自己果然與 OL 一樣 - 返工壓力大了之後,去 shopping 減壓!

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Life is random, so does my music...

I have an massive iTunes library that contains 11,167 items, 32.1 days, 78.33 GB (in size), and I prefer to have them played by random, letting me re-discover the songs that I haven't heard a long time.

Here is the list of the songs that my iTunes picked up today, just for fun.

  • Bob Dylan - It Takes a lot to laugh, It takes a Train to cry (from "Highway 61 Revisited", 1965. Bob Dylan 不愧是民歌之王,更是把民歌電氣化之父)
  • Walk Don't Run - The Ventures
  • 問 - 陳淑樺 (album: "東方之珠 IV")
  • As Tears Go By - Susan Wong (album: "I wish your love". 很多人都猜不到這歌是由 Rolling Stones 成員所寫的!)
  • 萬能的你 - 譚詠麟 (album: "迷惑", 1987. 個人覺得是阿倫的巔峰時期的唱片)
  • Us and Them - Pink Floyd (album: "P.U.L.S.E." - 現在聽起來不禁唏噓, Richard Wright 都過了身了)
  • 夜來香 - 李香蘭 (唱片 "留聲歲月 Vol.1" - 早年 EMI/百代 擁有極多四十年代上海歌手的作品,此為其一)
  • Amani - Beyond (album: "Beyond 25 anniversary")
  • Moon - George Winston (album "Autumn" - A milestone new-age album, relaxing my pressure from work...)
  • Seven Stones - Genesis (album: "Nursery Cryme" - Prog. Rock 始終係我杯茶)
  • ....
It seems this kind of playing music never bored me, always gives me some surprises... and... is this the end of era that people shall listen an album/CD entirely - from the first song to the last one, in order to appreciate it? People like me loves to rip the songs from the CD to computer files, and let it decides how they're played. What a pity!

Next step: Shop for a turntable, and re-discover the fun in playing vinyl discs.

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發展, 壓倒一切?

有兩件事可以玩味一下:

昨天(20/7) 的蘋果日報關於市區重建局的報導。一般的報導是以市建局以幾多錢收購某某區的舊樓物業,然後又話收到幾多份發展商的標書,打算興趣甚麼樣子的新廈,作為新聞的題材。而那天的蘋果日報郤以另一個角度看市區重建這回事:一方面係改善了的環境,但原居住在那裡的居民,郤絕無機會享受到改善的環境 - $4,000-$5,000 一平方英呎的收購價,經市建局轉到發展商那裡後,就變成 $10,000 以上一平方呎的「豪宅」- 連帶把同區附近的物業都漲起價了。買不起自己原區的,唯有遷到價錢稍便宜的地區。但這樣遷移之後,原來緊密的鄰里關係就被打到四散了,重新適應也不是易事 - 年紀大的更會因為這樣而患病甚至「死得快 D」。

這種市區重建,實際的效果是把原來老區的居民趕走(到另一個老舊的地區),只有社會中上層,買得到以萬元一呎計的樓的階級,才能享受到重建之後的好處。

第二件事是有友人電郵給我關於興趣廣深港高速鐵路的事件簿:政府會儘快上馬興建香港段(唉,人家廣洲到深圳段早就建成了) - 單單這樣講也很難說不支持的,最低限度建築工人有幾年有工開,而再講到甚麼中港融合論述的話,就更難找到理由反對的說。

但跟住的問題係,為了興建這鐵路,沿線總有一些地方的生態要被犧牲掉、也有原來是鄉郊地區,像石崗的菜園村,就要給徵用作為車廠,停車處及救援區之用 - 原來在那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就因為這樣而失去了家園同生計。補償一筆錢給他們,沒錯可以讓他們有別的地方有安身之所,但同上面說的市區重建一樣,收了一筆錢,搬到去別的地方後又能夠使他們繼續原有務農的生活方式嗎?他們在這個建造過程的規劃中,有否 say?

這條高速鐵路強硬地改變了很多新界人的生活方式,但他們又有否能受益?答案係幾乎零 - 因為,鐵路貫通新界,但香港境內只有一個西九龍的總站,整個新界係沒有設站。新界人要乘坐的話,就要先繞過圈子到西九龍上車,費時失事,快速鐵路根本對改善新界的居民來住內地,根本沒有好處。得益的,當然係需要快速來往中港的生意人,以及住在市區,又願意付出高昂車資(聽聞建好後,票價約是 $400 一程)的人。又有多少人,又是甚麼的人,會願意負擔這昂貴的車費?

參考資料:
鐵怒沿線 - http://ragingiron.wordpress.com/
地球之友 - http://www.foe.org.hk/welcome/gettc.asp?language=tc&id_path=1,%207,%2028,%20152,%204130,%204173

上面講的兩件事,不約而同地都是把「發展」- 要更快、更美觀、更有效率、以金錢作為唯一衡量事非得失的唯一標準等作前題。不符合這些價值觀的東西 - 舊區區民累積了數十年的鄰里關係、植根於鄉土的生活方式、自然環境等等,都要靠邊站,前者一伸腳就要自動給踢開。這種盲幹,是福是禍?實在無法知道。

以往強調工業化的發展觀,已經使整個地球付上了高昂的代價,但似乎人類還是不能從錯誤中學習....

2009年7月19日星期日

總算有個方案

早陣子曾為到自己所住的屋苑的維修而擔心,終於也到了開業主大會的日子了,花費甚大的修維,是做,還是不做,也有個解決好了。

初時還有不少業主舉手發表意見,依然是還有不少質疑業委會的聲音,也依然有人在問:有否需要這麼大搞?是否太貴?顧問公司有否盡職提出一些較便宜的方案出來,讓業主們選擇?當開大會之時,幾百人坐在一起總有不同的聲音,不過當要做決定的時候,也實在無法再窮盡所有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possible solution 出來 - 那更令人無法思考同做決定呢。

好了,投票,第一個要決定的就係「立即開展做,還是不做?」。之前那麼大的反對聲音,我也心想可能真的做不成了。但投出來的結果係 - 74% 的票選擇做。投了票之後,台上還邀請多幾位有興趣的業主上台,一起點票同監察點票。

之後,就繼續討論同議決用那個維修方案 - 顧問公司因應之前的諮詢,加入了幾個比較平的方案進去,由最平的修補有問題的紙皮石,以到最貴的做防水層,再全面鋪瓦翻新都有。投出來的結果是 - 59% 票選擇了最貴的方案,也是差不多係壓倒性的。再跟住要決定一些 optional items:主要的工程:平台路面,大堂及各樓層走廊翻新都得到了通過。

這兩個結果也令到我稍感意外 - 可能係我少了解整體業主的心態,而只是著眼於來自信箱,與及幾個人對罵及批評的聲音。我還以為,像我支持儘快搞得成搞得成維修的人只是小數,而忽略了近幾年搬入的新業主,也會抱著想為物業增值的意思呢。

事情總算有一個決定,希望事情還可以順利的開展下去,作為住戶,可以住的安心;作為業主,也可以為物業增點值,追回一點(與同區相類似的屋苑)樓價的差距,將來放賣或者放租都可以有個理想點的價格。跟著的籌謀的,就是那近七萬元的維修費用了。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糧食,市場,全球化與權力

這本是早陣子在台灣買回來看的,現常在我的背袋裡面追讀再三。

反思到的是,當我們在星巴克喝一杯 Latte、在超市的貨架上買米同食物之時,究竟條 supply chain 是如何的。也看到最終的生產者(農民),與最後的消費者(你同我)是如何的脆弱,而中間各級代理也是如何的壯大自己,把兩端盡情的剝削。

看到中間就覺得大開眼界的了。

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一時無法看得清的局面

買房子,就如幾年前中原地產的電視廣告那樣,告訴大家這不是「買粿菜」那般隨便。很多因素可以早就準備好,比如自己的首期及供款能力、物業的位置、座向、近來的成交價、間格、裝修等等都可以早就做好功課才出擊。但有一樣東西係事前不容易看得清楚,但事後郤要每天承受的問題 - 物業管理的好壞同住客質素。

話說我前年年尾買入的屋苑,現時樓齡都有 23 - 24 年了。單看地產代理網頁所示的成交價,都比鄰近另外兩個更舊,樓齡三十多年的屋苑都要便宜 - 初看好像是「執到寶」那樣,但居住了一段時間後便知到問題所在了 - 物業維修同管理。作為小業主,理論上這同自己是息息相關,但更大的只是無力感。

如果說一棟物業,到了有 24 年樓齡之時便有石屎與及外牆紙皮石剝落的現象,是自然的話,那問題就變成了:「為甚麼樓宇由落成到現在,24 年期間都沒有做過甚麼保養同維修的工程?」現在問題出現,唯有局部修修補補,再祈一下禱,希望下一件跌下來的石屎,不會擲中住客或者途人吧。

到了現在問題出現後,連政府的部門也來信催要盡快修維了,那業主委員會又不是沒有行動的 - 找了一間顧問公司,出了個 Scope of works 然後登報招標,希望找來承建商來做這項工程。原意甚理想,但兩次招標開出來的價目郤甚嚇人 - 一個有五棟大廈,近一千戶的屋苑,要翻新外牆,油防水油漆加紙皮石的工程,最平那間開價都要五千多萬元,每戶攤分起來的費用,要五萬多元!

這自然引起了各業戶激烈的反應 - 很多業主也擁有其他地方的物業,也有機會做過這些維修工程,但攤分出來的費用也未見過每戶要這麼大的數目。問題更難的是,不知是業委會本身做事的透明度不足,還是以往積下來的恩恩怨怨,使到凡有關於維修的討論,都很快變成互相指責對罵,而建設性的討論郤無法推展 - 我的信箱就不時出現一些匿名的信件指責業委會的人,也同樣地收到另一些反駁的回應。

這樣下去,維修能夠搞得成嗎?當然作為成年人,不會不知道這種工程是一口大肥肉,不管是工程公司、顧問公司、管理公同與及業委會的人之間,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連 - 我等小業主要了解同監察都不是簡單的事,我也明知付出的五萬多元也不知有多少是真正放了在工程上面。但這樣下去,物業本身的老化又不會因為大家的吵吵鬧鬧而暫停的,作為小業主,要冒的風險(自已被跌下來的石屎打傷,或者是弄傷途人而要夾份作巨額賠償 - 香港仔添喜大廈就有一例)也在增大之中。

結論是:看物業不能看得太表面,但這些管理同住客質素的問題,郤又不容易在買房之時看得到。這也可能是買稍舊的樓宇的一個 hidden risk。

PS: 在討論區看別人談論一些近五十年樓齡的大廈維修的問題之時,有不少人就聽到很多老業主的態度係 - 「你們可以維修,但別旨意我會付一毛錢。」做得這些物業業主的人,唯有自嘆倒媚了。

PS 2: 我也可以用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付出五萬元,提升自己物業的質素,工程做好後若能為物業升值 5% 或者十萬元左右,也是有賺了 - 錢只不能是從自己左邊的袋轉進去右邊的袋。當中有多少「濕了別人的腳」,就當是駝鳥,不看算了。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小心銀行突然咬你一口

我用恆生戶口支薪,供樓戶口在富邦,儲蓄同月供股票在中國銀行(要點是:一定要有一個 dedicated 的戶口專放儲蓄,有入數無出數,否則要有恆心地儲錢就難了) - 每個月都需要從支薪戶口轉錢到其餘兩個戶口 - 最方便的莫過於在網上 click, click, click 就做妥了,省時方便,順道可以檢查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

幾年前剛開始這種做法時,恆生係有幾個月免費的 e-transfer 試用 - 做好指示後,兩個工作天後轉錢。跟著變成每次收費 $5。哦,覺悟到方便係要付出點代價的,明白了之後就習慣了每個月透過網上恆常地做這回事了,差不多係閉著眼係度 click, click, click, confirm - 禮成。

這兩個月偶然才發覺,同一樣的網上轉賬已經加價了到 $10 了,加幅足足係 100%(而同一天過數的 express transfer 就由 $30 加到 $50,也加了 60%)。

因為供樓同月供股票的 plan 係早就 set 好的,根本不可能在短期間內有任何轉變(難道我為了那多的 $5 去做轉按?);也習慣了省時省力的方便(難道要每個月兩次去銀行排隊拿錢出來,再去另兩間銀行再排一次隊存現金進去?),似乎要被銀行這樣近乎毫無選擇地咬一口,也是無可奈何 - 小市民就是這樣,缺乏選擇後,任由大公司同金融機構魚肉。

應變之法唯有是把供樓的轉賬,由一個月過一次改為兩個月轉賬一次 - 每次轉賬的數額就變成供兩個月樓的數目了。至於中銀的儲蓄,由於數目比供樓大,每次轉賬兩個月的預定數目就未必做得到了。

2009年7月2日星期四

賀團友的新居

早幾天上了一位團友剛搬進去不久的新居:



這個無敵維港的美景實在是令人羨慕呢:夜晚八時的「幻彩詠香江」,從窗外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這豈不是很多人夢想中的家居嗎?港島或者九龍很多過萬元一平方呎的豪宅,也未必能有這般壯觀的景緻呢。我心想,這個地方的樓價同租金都一定貴得嚇人了。

但聽屋主說,租金比我想像之中便宜,他們也不是特別強求得來的 - 在這陣子地產市道躍升的日子,有時要強求也未必能夠求得呢。只能解釋為:神願意賜福給愛祂的人。

PS: 有機會為自己再找房子之時,也要多做功夫,多去不同的地點看,也未必需要集中考慮熱門的大型屋苑:較舊的,單棟的,都會有好東西!

2009年7月1日星期三

劉以達的福音唱片

以前從來未想過「劉以達」(the 「達」of 「達明一派」)會同基督教的福音音樂,會拉上任何關係的 - 以前劉以達是出了名篤信佛教的;再之前他的音樂也令會有人聯想到他或曾與毒品有關係;又或者係在電影裡冷面笑匠的形象等等。

不過近幾年他的音樂事業也算是沉了下來:早兩年曾組合過「達與璐」與組合無疾而終、與商台(特別是俞琤)交惡後,作品少有在電台上派台播放的機會、達明一派原定零七年的 Re-union 演出又因為前者而搞不成,與黃耀明的音樂路線上的分歧愈走愈遠,以致兩人可以再續合作的機會也不太樂觀了。

畢竟神有祂的作為同時間,在他近幾年生命的低潮之時能遇見主,信了基督。自己作為基督徒,也成了他超過 20 年的 fans,知道這個消息後,不禁鍔了然,還不禁把榮耀歸予神。

之後他就組成新組合,自資製作了這張《劉以達@Love Mission》唱片,六首歌曲,很明白的定位是福音音樂 - 曲目是「神的允許」、「與主同行」、「大能大愛」、「浪人哀歌」、「耶穌太寶貴」同「祝福你」,(又)找來了兩位女聲做 vocal。

聽畢,對劉以達的作曲、編曲的水準都交足了功課,更難得的是六首歌當中,他填了四首的詞。「與主同行」就有劉以達自己主唱 - 他自己的 vocal 一向都係怪怪的,在達明的 concert 之時他獨唱的一小段往往成為「笑位」逗大家發笑的。但在這首「與主同行」,就是因為他的稍偏怪的唱法,使到聽者更有真實同感動之處。而且他在開頭的結他聲中,也滿滿有陽光氣息,少了他一向較為陰沉的調子。

在 youtube 裡找到這首曲的 MTV:

(看後,買張碟支持一下吧)

不過這張碟也不無缺點,簡單就係 production 可以再好一點,或者因為自資之故,沒有大公司支持而使 budget 有限吧;而且兩位女聲也仍是幼嫩,無法把劉以達的曲發揮得更有感染力。要相比較的話,可以聽聽他的舊 CD - 《麻木》上的《流星》(王菲主唱),與及《水底樂園》中由其他流行歌星(如張學友、范曉萱等)演譯他的作品吧,

希望這張唱片能讓這位極有音樂才華,而且早就廣為人知的劉以達有個新的起點,在流行樂,電影同宗教音樂的領域上,都有新的突破!

PS:如果米高積遜能夠早點遇見耶穌的話,他可能逃得過死於濫藥的悲劇呢。

  © Blogger template 'Salji Fuj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