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高鐵的隨想

我確信香港需要高鐵。

第一,先說「要不要高鐵」。

如果有人說,現時中港之間的交通已經夠頻密,人員交往其實也沒甚麼障礙,根本不需要再勞民傷財再建一條「只為有錢人而設」的鐵路的話,我只能說他是駝鳥。就好像晚清的鄉民,初初見到有鐵路,不知其利而只知其破瓌龍脈風水,同樣地可笑。

亦有朋友說「值不值得為了(西)九龍人返內地省十分鐘而建那麼貴的鐵路的話?」,那答案是:你心目中的國內難道只是包括了深圳及廣洲?剛通車的武廣線,由華中的武漢到廣洲只是三小時,也即是說,將來武漢有到香港的高鐵的話,華中的武漢搭車來香港也只是要四小時!

我自己搭過了不少長途火車,現時由香港坐特快不停站的火車往北京要 25 小時。以此推算,將來有高鐵的話,同一個旅程可以壓縮到 10 小時左右,早上上車,晚間就可以 check-in 北京的酒店了。你可能會說,那現時坐飛機也可以呢,但對商務客來說,坐火車那 10 小時還能 check 同 send e-mail 上網幹公司的事務,但飛機上要與外界通訊的話,仍然甚為昂貴。

更重要的是,鐵路運輸的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ost 會比飛機低,長遠也更有利減排二氧化碳 - 鐵路可以有機會使用較乾淨的能源(來自水力或核能發的電),但飛機郤幾乎注定要用石化燃料,每次飛行都要排放不少二氧化碳。

第二,說「選站」

政府說要在西九龍,公共專業聯盟說要在錦上路。這個答案就沒有那麼明顯了。現時前者說要六百幾億,後者三百億,似乎是後者較便宜。但西九龍本身就是交通交匯點,單說鐵路就接鄰九龍站及柯士甸站,要 enhance 這個地方相對較便宜;而在錦上路設終站的話,也跟著需要在那裡拿取大量地方作建設,把錦田一帶變成另一個交通交匯中心。到時,又要多花幾多錢(嗯,公共專業聯盟又說可以在錦上路多建一條鐵路到青衣了...),又要再多收多少「農地」及增加幾多保育上的爭議?(我把農地兩字括著是有特別用意的,大家多點去錦田或者新界鄉村一帶看看就知道那裡實際上是廢車場,或者是貨櫃場了)

所以要選那裡作站,還是要權衡得失,計起條數未必有絕對的答案。

第三,說保育

凡建設,必有人或者地方受到影響。有得也必有失。

把保育思潮推到極端之時,凡填海會被指責為破壞海港;凡拆舊建築建新樓又會說破壞舊居幾十年建立的鄰里社區關係;凡在郊野辟地又會說是破壞自然 - 除了讓新界的荒廢村落慢慢被「大自然收回」之外,幾乎拆建甚麼都可以有保育上的爭論,也可以用「不遷不拆」的口號搞下去,甚麼事也無法做。

但若凡事以長官意志,經濟為先又走在極端的話,又會變成另一隻把過往值得保留的東西(環境、文化、人情、生態等)物以發展之名通通掃走的怪物。

以菜園村來說,受影響的當然要有合理的補償 - 地主給收地要補償,長期的租戶農戶也應有恩恤安置,可以繼續原有的務農生活。但那裡又有甚麼的特殊性,以使到「不遷不拆」有超越性合理性?也有不少人(舉過例,30 年前在市區興建的地鐵;九十年代拆的九龍城寨等)同樣受建設影響而需要搬遷,菜園村有甚麼獨特不同的地方?除了這次事件觸動了很多社運界的朋友界入,他們把姿態同叫價愈叫愈高,才顯得有說服力與及搶到道得高地外,對真正的居民又有甚麼幫助?

最後,說當中的公義。

說了那麼多後,我,或者現在有更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一代(俗稱 80 後吧)更希望在大型建設之中也能夠有公義 - 包括建設方案選擇的透明度、預算的制訂(不是一時四百億,跟住又話六百幾億)、一個能照顧到受影響的居民利益的方案(不管是否是菜園村)、以及平衡到現代社會各種不同價值觀的(發展 vs 保育)做法 - 政府以過時的「“大石責死蟹” 方式,只要述說在經濟,中港融合上的迫切需要,就可以使(建制派)議員信服同通過」的推動方式,在 Web 2.0 資訊同 peer-to-peer 評論都可以四速散播之時,又豈能再行得通?

這也反映到政府在推行一個比較少爭議(嗯,拿「強醫金」或者「基本法第二十三條」來作對比吧)的題目上都舉步為艱,除了題目本身的難度之外,如何處理她「不想聽的聲音」的態度 - 無視,也是挑起更多議的良方。無視無數(立法)會外的意見,在制度內,政府單單想著靠「自己友」建制派的票就可以過到關,而使外邊揭起無數質疑的疑點 - 預算、選站、或者對沿線居民的影響都含糊其詞,都未「做足呢份工」去作合理合時的解釋,也是激起反抗的原因吧。

1 留言:

Qiao

可唔可以咁講,響中央管治下嘅香港政府所推行嘅政策,無論如何,點都可以有口實被反對呢?

  © Blogger template 'Salji Fuj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