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6日星期一

燒銀紙

看看這幀圖:



沒錯, 圖裡的女士係把一疊疊的鈔票放進火爐裡燒掉 - 因為在那個時代 (1924 年的德國), 用那些鈔票買到的木柴, 所得的熱能還比起直接燒那些鈔票更少.

她身處的年代正是處於一個惡性通漲的時期, 因為政府無力償還外債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賠款) 而使列強進駐德國的工業區而使政府沒有能力用工業生產來製造外匯收入, 跟住就唯有開動印鈔機, 或索性把舊鈔票加個印號就把面值加大一千倍, 然後通漲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中國也經歷過這種情況, 抗日戰爭之後再加上內戰, 兩者也使政府要大量開動印鈔機來支付戰費費用. 1937 年 100 元法幣 (當時的貨幣單位) 可以買兩頭黃牛, 8 年後抗戰勝利就只能買兩隻雞蛋, 到 1948 年改發金圓券來穩定貨幣, 1 金圓券 = 3,000,000 法幣, 但也得不到人民的信心, 人民繼續搶購貨物, 金銀同外幣, 不久之後其價值也同樣地急促滑落, 很快又出現了面值一百萬金圓券的大鈔, 去到 1949 年 5 月解放軍攻佔上海的前夕, 一石大米市價是 4 億金圓券 (即等於 4 x 108 x (3 x 106) = 1.2 x 1015 法幣, 數字夠嚇人吧), 商店一天要改 16 次價錢牌去調整售價. 整個貨幣制度崩潰, 也同樣葬送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也不要以為這些事只是過了去的歷史, 近期在別的國家也在發生中: 1993 年南斯拉夫, 同現在的辛巴威 (Zimbabwe) (在非洲南部的小國) 也同樣地出現.

這個「趣聞」當然是極端的事例, 但也提醒著: 持有太多現金也是風險的一種, 一遇政治或經濟不明朗時隨時會因為人民的信心問題, 引致急促的通漲, 使手上現金的購買力蒸發掉.

很多人也會記得 1983 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時, 港幣也是曾急促貶值嗎, 最後政府出手使用聯繫匯率才平息了這個風暴, 到現在很多人還以聯繫匯率是靈丹妙藥呢.

0 留言:

  © Blogger template 'Salji Fuj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